【复工复产稳经济】
核心观点: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,加大有效投资,要摒弃“挖到篮子就是菜”的思维,务必保持发展定力,紧扣“有效”二字,精心选择,精准施策,扎实推进,以充分发挥出有效投资对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惠民生的积极作用。
近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复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,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欧鸿表示,为推进重大项目开复工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,下一步将采取以下三个措施: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开复工;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;三是确保精准投资,不搞“大水漫灌”。
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经济造成了冲击,今年1至2月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下降24.5%。为尽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,近期,多地调整优化投资结构,谋划增补、密集启动一批补短板重大专项投资项目,医疗、交通、环保等领域成重头戏,相关产业迎来发展新机。抓投资就是抓后劲,就是抓未来的经济增长。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复杂多变风险挑战的背景下,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。
首先,要坚决杜绝“假大空”的投资项目。有效投资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撑。有的地方善于“画饼”,但不善于“做饼”,项目包装得很“高大上”,但找不到投资方,筹措不来资金,开不了工,落不了地。这样的项目如何能转化为有效投资?
其次,有效投资要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。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。2019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9.0%,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7.8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1649亿元,比上年增长8.0%,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消费的带动作用将更加强劲,不仅有量的增长,还有质的提升。有效投资要适应消费升级趋势,契合消费增长点。项目建成后要让百姓用得上、愿意用,对消费提质扩容起到支撑作用,切不可成为装点“门面”的政绩工程。
最后,有效投资还要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。此次疫情加速了各行各业触网上网进程,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深,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融合加速。投资项目要顺应信息化、智能化趋势,以助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总而言之,有效投资不是要“大水漫灌”上项目,不是为投资而投资,而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加大有效投资,要摒弃“挖到篮子就是菜”的思维,务必保持发展定力,紧扣“有效”二字,精心选择,精准施策,扎实推进,以充分发挥出有效投资对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惠民生的积极作用。(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)
点击图片进入专题↑↑↑
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,原创评论、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#ce.cn(#改为@)。详见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。
相关评论:加大投资确保复产复工有序推进
以“稳投资”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